探索教育行業
數字化管理的無限可能
春和4月,萬物萌發。教培“失落的三年”正在巡回。
發布時間:2024-04-23 10:47:46
春和4月,萬物萌發。當北京開始為期三個月的專項行動,重點核查“違規補課”的時候,南方的一些小縣城、小社區里,培訓班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著。這兩天大家都在傳播這條消息,有人發私信問我怎么看。教培機構管理系統

當然是響應號召了!拒絕“違規學科培訓”,從我做起。
不過今年以來,我們看到,學家、東方家,線下的校區一家一家開著;線上,猿輔導、作業幫們的教輔廣告似乎越來越多,連同斑馬們的營銷電話也多了起來。

當然,他們都是素質素養,或者教輔硬件。絕對沒有違規。在不違規、非學科培訓之外,我們把能做的、該做的都做了。這就是來自市場的召喚、和滿足家長的個性化需求使然。去年寫過一篇文《教培進入三國時代》,現在看,還是太樂觀了。
合規教培已經瘋狂;轉型教培各種試探;小黑班們開始焦慮;當政策的拐點已過,教培失落的三年,正在以不一樣的方式巡回。當然,那些不合規的地方依然小眾(也必須小眾)。回歸的,留存的,大眾的,是合乎時代的教培,是真真正正校內的有益補充。
只是,夜深人靜的時候捫心自問:真的嗎?我們在做的,是真教育嗎?
坐在南方某市,一個寬敞的5A級辦公室里,一位合規機構的創始人告訴我說:我嘗試過各種轉型辦法、項目,最終發現:最賺錢的,還是學科。
這個答案正在被我身邊無數的教培老板所證實。
再到南方某縣,曾經擁有萬名學生的培訓機構,在縮減校區學生減半之后,盈利能力卻得到了空前的提升,老師們最低工資2w起步。
這些曾經區域的龍頭們在行業巨頭被政策趕跑之后,突然獲得了極大的商譽,家長不會因為全國品牌而報名,反而因為你在當地十年而信任。
從幼兒園到高中,這些孩子都從你的機構走過。
這三年,區域品牌得到了極大的延展。
感謝雙減,讓這些品牌有了證明自己的機會,原來,深耕一隅才是區域大佬們的專屬。
而個體老師們,更加感謝雙減,讓他們看清了自身的真正價值,沒有中間商賺差價之后,沒有上班打卡、備課教研、續費電話、家長服務之后,個體老師們個個眼里有光、心中有夢,口袋有錢。
從北京市區往六環外趕飛機的時候,一對從學家離開的個體老師,夫妻倆開著大奔送我,他們被大廠裁員后沒有自怨自艾,也沒有給社會添麻煩,而是積極利用自身技能,謀得一份生計。幾百孩子,對應的是幾百w的營收。
令人羨慕的高收益之下,其實也是有一些危機和關系需要承受。
所以,學家的老師出來后只培優,不收差生,挑家長,絕對不給家長耍賴,甚至索取賠償的機會。在前一篇文章里,我有提到一句說“老師暑假一臺車”,評論區有人跳出來說不可能,不要污蔑底層個體老師,引發大家仇富心理。
但是,車子也有價差,幾萬到幾百萬不等,暑假密集上課,個體老師的營收大概率也是在這個區間了,哪怕大多數有個幾w營收,其實也已經比很多行業要好的太多。網上有人整理的獨立老師5個段位,感興趣看次條吧,就不放這里了,話題敏感。不管你是青銅還是王者,默默打怪升級吧。這三年,機構在經歷了極致的整頓后,正在走向完善和規范,有證的穩如老狗,無證的一身輕松;個體老師在經歷了極度恐慌后正在走向日常,在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和競爭加劇時略顯焦慮;還有行業協會發揮的作用正在日漸顯現,他們和當地機構的交流和溝通在增多,并在日趨寬松的氛圍里逐漸完成目標的統一,那就是鼓勵和規范民辦教育的發展。
前兩天大家討論,說校外培訓監管司司長換人了,珠海某位協會的同志還給我發信息,說他給司長做過報告,司長人很nice,對很多行業的意見真的聽進去了。無論是教育商超、先學后付,還是信用體制、資金監管,教培正在被從“遺棄”的位置上重新抱回,重回軌道。
一切都在向好發展,不是嗎?教培失落了三年,但是隨著雙減三年的目標越來越近,我們也必定會給家長、給自己、給社會,給孩子們,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,不是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