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索教育行業
數字化管理的無限可能
教培機構的春天真的要來了么?
發布時間:2024-11-26 11:48:57
疫情的時候有人說,疫情結束以后教培機構的春天就要來了;雙減三周年有人說,雙減結束以后教培機構的春天就要來了;今年年底有人說,明年經濟回暖教培機構的春天就要來了。春天會來么?
根據眾多位在此期間從教培機構出走的老師們反饋,和外面的世界比起來,教培機構現在已經是春天了,而教培人心中的春天,應該是2019年。
2024年和2023年比起來,大部分機構都出現了回暖的跡象,尤其是剛需比較大的一線和新一線城市,明顯新生業績呈現了大幅增長(這里指的大部分機構,是指2019年之前運營良好的機構)。尤其在3月和9月的入學高峰期,甚至出現了往年開學季的熱鬧情景。
你有可能要說你怎么是個例外,第一,如果你的機構在2019年以前也沒有迎接過輝煌時刻,沒有理由大家好的時候你不好,大家都不好的時候你就能一枝獨秀;第二,你要去環視你所在地區的市場環境,如果其他的機構都有好轉,你不好,那你一定要調整你的戰略部署。
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大部分經營剛需產品的機構3月和9月都火熱回溫的情況下,很多人有了“春天就要來了”的判斷。但是大家忽略了一點:在2019年以前,明顯有淡旺季的是二線、三線、四線城市,而一線城市根本沒有所謂淡旺季之分,如果一個機構開學季能夠做到90個左右的招生,非開學季也能做到六十、七十。而淡旺季在二三四線城市就非常明顯,開學季能夠做到五六十,非開學季也就做到三十左右。所以,一線和新一線城市的機構以目前的狀態來看,不能算回溫,而是切換到了以前二線城市的賽道狀態。
未來的教培趨勢,短期內不會再差,畢竟剛需一直存在,品牌的溢價會弱化,人家對品牌的認知回歸教學本質和學習效果。疫情和雙減加起來已經五年,教培機構最差也不過如此,朝那個方向努力都不會更差了,但要想回到2019年以前的狀態,確實很難,這和社會大趨勢、經濟環境有很大關系(雖然,x云說,不要用大環境作為不成功的理由)。
那我們在2025年穩步發展,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?
切忌盲目樂觀和擴張
五年的歷煉,未來只要努力,都是進步!這不是樂觀的想法,這就是事實。但太過于樂觀的規劃、投放,是一種危險的行為。不是不能擴張,而是有計劃、穩步的擴張,保持健康的現金流,一步一個腳印的發展。現金流的穩定,能夠讓機構抵抗風險,是機構發展最大的保障。
不要輕易的判斷招生渠道優劣
五年的風雨,讓很多同行增加了交流的可能,大家湊在一起經常交流這個招生活動不管用,那個招生渠道不好,就像村口大媽們閑聊張家長、李家短一樣,正能量不多,抱怨一大堆,很多事情自己都沒有試過,聽別人說就覺得不靠譜,沒效果。要知道,給你傳授經驗的人,沒有疫情、雙減的時候也許都不如你;和你分享業績渠道的人,也許從來都沒有取得過你曾經的招生業績。但是五年的投放縮緊,讓你習慣性的思慮過多,而不是放手去做。
當你判斷一個渠道現在行不行了的時候,你要問一下自己,你試過么?你用過以前投放的方式么?你花了以前工作的力氣了么?沒有理由五年前你都要花現在數倍的力氣,而現在大家都不好了,你確不花以前的力氣就想要以前的結果。
讓別人知道你活著的錢不能省
五年前,你花經費做投放,讓別人了解你的品牌,了解你的產品,現在那批人已經長大了。3歲的變成8歲了,8歲的已經13歲了。而你目前最希望獲取的客群并不知道你的優秀,甚至不知道你是存在的。
任何一個機構,光靠轉介紹一定可以活著,但規模一定不會大。所以,讓別人知道你還活著,活的很好,這個錢不能省。當消費者都看不到你的品牌的時候,就算你再優秀,也意味著你正在淡出市場。我們有那么多強大的民族品牌,慢慢淡出市場的例子還少么?哪一個淡出的品牌沒有你的機構的品牌大?哪一個淡出的品牌口碑沒有你的機構的口碑好?哪一個淡出的品牌客戶群基數沒有你的機構多?
備戰好3月和9月
要具備大班制K12或者書法機構的開學季營銷思維,因為產品的限制,很多大班制K12和書法機構很難在學期中途插班,所以他們幾乎花費半年的時間在準備下一個開學季的到來,對于開學季營銷的規劃幾乎到了非常細節的程度。現在明顯的開學季和非開學季的業績區別,讓我們必需和他們一樣重視開學季的營銷,更早、更充分的去規劃和執行營銷計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