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索教育行業
數字化管理的無限可能
教育改革孕育中小培訓機構的發展契機
發布時間:2021-08-11 09:40:30
隨著40號文件的出臺,一大批學科類巨頭和線上教育巨頭們受到了嚴重的影響。各大學科機構開始面臨轉型,這些昔日剛需到讓素質教育仰不可及的提分機構,紛紛開始了轉型之路。裁員、剝離品牌、降薪、收購素質教育的產品、轉賽道……一系列操作猛如虎,最近又紛紛開始招聘編程、樂高、美術老師。
這個時候,也許當局者迷,旁觀者清,今生有幸,沒有從事提分的產品,所以靜觀改變,提醒一下盲目轉型的學科類機構,轉型時那些我們務必要考慮的因素是什么。
一:市場需求的變化
在創業投資的時候,大家都會考慮新的產品和賽道,到底有沒有市場,有多大的市場,這個市場是可持續增長的,還是在低迷萎縮?大批準備從k12提分沖刺進入早教、藝術、編程、素質能力提升市場的同學們,有沒有冷靜的分析這個問題?只要市場需求在,就會有出路。比如數學考試提分,如果機構不讓上了,家教肯定會存在,如果家教不讓存在了,住家高級保姆、陪讀、私人伴讀,甚至在高端一點,難保將來有沒有新加坡、香港、日本、韓國這些周邊國家的假期封閉學校。只要市場需求在,產品只是承載形式合法化問題。
但是你準備轉型沖進去的賽道,是不是國家提倡的賽道,是不是會在以后的五到十年有集中需求的賽道呢?科技興國的青少兒相關培訓產業一定是,那么你準備進入的賽道是不是?

二:轉型需要考慮什么
在這些大機構一窩蜂準備進入素質賽道的時候,是不是考慮一下,他們準備沖入的所有賽道,幾乎都已經有了初步的布局和龍頭,比如美術、編程、樂高、機器人,人家專業做某一個培訓類目好多年,從品牌到產品沉淀,從管理模式到人才積累,憑什么就被一個擅長提分的機構輕而易舉的把市場占領。
市場學經常說,如果你的領域已經有一個老大了,要么換領域,要么就要研究如何差異化。所以,轉型的時候,一定要考慮,我們的新產品核心競爭力到底是什么?品牌的宣傳終究擺脫不了產品的烘托,一個沒有產品只有品牌的公司,必須從神壇上跌落。

三:收費的合理性
目前國家要求限價只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科類培訓收費,那么如果大家以后一擁而上素質類教育,國家也會來監管素質類教育的收費么?學科類機構大而化小、整而化零這一定是一個趨勢,不可避免的。素質教育市場品類分布和市場需求的有限性,注定小機構比較容易存活。
像新東方、學而思、好未來這樣拖著龐大的身軀,一股腦轉型素質教育市場,困難是不可想象的。研究一套如何適應多品類的細分專業零散市場,多個較小機構如何規模化管理的道路,才是解決他們未來的重要途徑。改產品之前,先要準備好全新的管理架構和資源分配模式才是關鍵。
綜上所述,大型培訓機構成功轉型難度非常之大,中小培訓機構的發展契機已經到來,細分好自己的專業領域,合理規劃好發展方向,借助小禾幫教務管理系統強大的功能,教育教學數字化管理。從管理,教學,發展等多維度去改變,方可得到發展。